close

很久沒寫 MBA 求職心酸史了,大家搞不好覺得這個單元快廢了吧。哈哈~

最近看 PTT 看很兇,可能是因為放假了沒事做,美國這邊景氣正不好,講來講去都是歐巴馬的新政府;身為正港台妹,台灣產業方面的新聞不能不關心,一般鄉民感受最直接就是反映在 PTT 上,所以每天在家,我老是盯著 PCman 那個黑漆漆的畫面,有一種黑洞的 fu。PTT 上,留學版、美容美妝美體版,笨版就可版黑特或是八卦版,都是常逛的板塊,另外我也看一些上班族板塊,了解一下台灣廣大的勞工朋友現在正過著怎樣的生活。

PTT 上,上班族最多的抱怨大概就是薪水低+壓力大、遇到壞同事/老闆/下屬,或是就業難/缺少人生起飛的跑道。這些抱怨其實年年都有,只不過在不景氣的現在,看起來格外的普遍。舉例來說,最近職場上比較大的新聞是台大校園徵才活動,大家都說來的公司少兩成,金融業真的在徵人的沒幾家,大學畢業生起薪只有兩萬
,履歷表精心準備,換來的卻只有小贈品。

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,我不得不承認,現在的年輕人,對找工作這件事情真的都很努力。年輕人在國中還沒畢業時,搞不好就已經在煩惱大學要唸什麼科系,大學才剛考上,搞不好就得要煩惱將來想做什麼工作,履歷表早早就寫好,登上求職網站等待伯樂的青睞,平日還會積極參加徵才活動,聯絡校友搞 networking。想當年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,對找工作這事情老是漫不經心的,心態上搞不好都還沒準備好要養活自己,履歷表也都還沒寫好,就莫名其妙的通過三輪中英文面試,拿下了某家知名海運的儲備幹部一職。

我只能說,當年經濟情況好,我的運氣也不差,雖然我一直搞不懂到底那些經理們為什麼想用我,我那時候的大腦,根本就裝沒什麼東西啊!(OS:現在有裝了什麼嗎?XD)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,想要拿到類似的工作,不但要經過更嚴格的考驗與更殘酷的競爭,或許還不時的會被資方說「不中用」或是「草莓族」,感覺還滿悲哀的。

不過後來在美國找工作,就真的會強烈感受到「不努力就一定完蛋」的壓力。美國這邊也有企業徵才,一般都是在校園或是市會議中心 (Convention Center) 舉行,以往因為生活費有限,我通常都是在校內的徵才活動上跑跑就算了,直到後來去 NBMBAA (National Black MBA Association) 和 NSHMBA (National Society of Hispanic MBA) 這兩個機構辦的徵才,才知道大型的就業博覽會是有多競爭。

一般這種徵才都要事先上網註冊,系統會發給你認證號碼,等當天去了會場之後,憑著認證號碼可以拿到入場憑證與會場資訊導覽手冊,入場憑證會用一個塑膠套子掛脖子上或是別在西裝上,導覽手冊裡面是上百家知名企業的簡介、徵才職缺、徵才條件 (ex. 是否幫辦工作簽證等)、還有一些有的沒有的廣告 (搞不好午飯可以打折之類的)。

我每次拿到手冊都不急著先進場,一般我會先找個地方坐下來,看一下簡介的內容,勾選出適合的職位或是自己有興趣的公司,如果時間還充分,我會順便畫個小地圖,看要怎樣走比較省時間。不管是用中文還是英文,我認為都要思考一下要怎樣表現自己的特長,然後找一兩家比較不感興趣的公司練習一下口語跟講法,練練膽量。通常這個過程大概就要耗掉我半個小時左右。等到覺得自己講英文舌頭比較不打結的時候,我就會開始跑一些比較有興趣的公司。

一般美國人到攤位上跟 HR 或是 Hiring Manager 哈拉,都還滿有技巧的,他們並不會一上來就把履歷表塞過去,而是會先聊一下,扯一扯地緣關係,或是來一個漂亮的自我介紹,等到對方幾分鐘比較熟了,才把履歷表給他們看。講話態度要有自信,聲量要適當,眼神要看著對方,面帶微笑。我自己倒是很少光是靠聊天就拿到面試的,不過我身邊倒是有很多強者我同學們,憑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就可以打遍整個會場。

一般美國的徵才活動,都有另外設置面試區,面試前最好是提早半小時到,預留時間填基本資料,如果只是在等待的話,我會通常都是把想說的要點整理一下,或是再看一下履歷表,在腦海複習基礎問題的答案。上次在 NSHMBA,我有幸拿到一家大型高科技公司與另一家保險公司的面試,因為事出突然,我根本就沒有時間好好準備,第一關難度很高,問的都是很細部的問題,連珠砲的問法,真讓我很難招架,那時候才體會到徵才博覽會真的跟校園面試有很大的不同。

正事
(ex. 拜訪攤位、面試) 做完,如果還有滿多時間,我會拿拿贈品,或是當場做個健康檢查 (相信我,那次檢查超完整,還會測量骨質疏鬆值喔!),就算一整天搞得很累,到那時候也會覺得其實有來參加還是挺好玩的,心情可以放鬆一下。而且拿到的贈品琳瑯滿目,後來還送了好多東西給同學,連零食飲料都拿來當好幾頓晚餐來吃。

美國這邊的博覽會,在當天晚上,有些徵聘公司會邀請他們有興趣的求職者來參加說明會
(reception),有時候 reception 會以 presentation 的方式呈現,一邊吃一邊講,有時候會比較以 networking 的方式來辦,受邀的人可以自由去跟不同的 recruiters 接觸聊天,增進互相了解的機會。

當天晚上,稚齡有幸受邀參加三大公司聯辦的
reception,這個 reception 居然是以派對 (party) 方式呈現,現場不但有酒有好菜,侍者川流不息的遞上茶水與食物,還有雪茄巧克力棒讓大家隨便拿,也有走來走去拍照的攝影師。招聘公司特別雇用了專業搖滾樂團,聲光效果十足,現場開放舞池,半空中有水晶球的閃爍效果,還有兩個穿得很少,頭上插著大羽毛的南美裔辣妹圍著賓客跳肚皮舞。我的面試官還一直勸酒,叫我要放開來玩。因為心理完全沒有準備,當天晚上一整個被嚇到。我老懷疑這該不會是某種行為面試 (Behavioral Interview) 的一部分,那些 recruiters 大概想看看,在極度放鬆的狀態下,我的人格特質到底會墮落到什麼程度吧?!XD

當天晚上我碰巧有跟
NSHMBA 的主辦人聊天,他們說,其實我參加的那場,規模已經比以前小很多了,往年光是幫招聘公司安排攤位定旅館,橋一些廠商優惠方案,印冊子等等的大小事情,就可以看出整個職場上的吞吐量,但是 2008 年那場 NSHMBA,真的有一點蕭條,不過還是很令我大開眼界就是了。

看多了
PTT 上的文章,赤裸裸的充滿了很多錢的味道在,勞方上任時想的是薪水,資方也拿薪水來當做籌碼。其實美國的職場 (尤其是 MBA level) 一般不太把薪資掛在嘴上,勞資雙方都有共識價碼在哪裡,公司也不光是打著高薪的王牌,很多都還有「最適合有家庭女性上班的公司」或是「最有發展的公司」那種評比,讓員工不光只是為了錢而貢獻人生。舉例而言,我在暑期實習時,很多老員工都跟我說,他們會做二三十年並不是因為薪水,很多時候是因為對這個公司有感情,覺得公司有那種愛惜人才的心,所以願意付出。我認為台灣的企業其實要慢慢學習如何培養實力、培養人才,否則整個社會只會有越來越多重視底薪的畢業生,留不住真正好的員工。

廢話一堆,不知所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mein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